3.慵懒症与心理惰性现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厌学”情绪,也波及到小学生。主要表现是:学习被动,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这就是儿童的慵懒症与心理惰性。
一名7岁半男孩,其母带来进行心理咨询。这个男孩在校上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常常不知所云,老师提问题时答非所问,在家做功课时,每天做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早上又起不来,上学要迟到,形成恶性循环。经咨询了解,这与家长的过度教育,过度期望有关。孩子上学路远,每天要早起与母亲一同赶单位的班车,坐在汽车上,妈妈还让他背语文或做口算题。而每天又要等妈妈下班,才带他回家;等到他吃完晚饭做功课时又困又累,只想打瞌睡;而母亲又盯着他让他做功课,因为成绩不好,还常给他加点“家庭作业”,结果每天全家都搞得精疲力竭。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针对这个男孩的情况,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①从培养儿童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入手,让孩子自己记下做作业的时间,尽快完成作业;②建议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停止附加的家庭作业,允许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也可以看电视;③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睡眠;④取得教师配合,及时表扬和奖励他的进步;⑤充分发挥男孩爱听故事和会讲故事的长处,引导他读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促进了他的根本转变。
4.学习中的情绪障碍
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学习是一种动力,而消极、变化无常的情绪则对学习是一种阻碍。儿童在学习中较常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干扰主要有:
①焦虑紧张。适度的紧张焦虑会形成一种紧迫感、义务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儿童自觉地学习;而过度的紧张焦虑,就成了学习阻力。例如,在心理咨询中常遇到这类病例,有的儿童一临近考试就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发烧、头痛头晕、拉肚子、感冒等等;还有的儿童到考试时即逃学;另外,考试时心慌意乱,情绪干扰严重的也较突出。这主要是有些教师、家长给儿童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过多追求考试分数和名次,而忽视了能力培养与品德教育,致使一些儿童心理上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形成不良条件反射。可用系统脱敏法加以矫正,使儿童适应学习和考试情境。
②恐惧与压抑。健康的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会视学校为乐园,热爱老师和同学,融于集体生活,对学习生活充满向往与渴望。而有些儿童在学校里受欺负、被歧视,就会对学校生活反感;有些儿童在上学前受到成人恐吓:“你再闹,就送到学校去,让老师好好管管你!”这样就在儿童心灵上投下阴影,往往成为“学校恐怖症”的病因之一。当儿童正当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被成人理解,被无故训斥时,也会产生恐惧和压抑,从而成为儿童厌恶学校生活的诱因。
例如,一名8岁女孩,从农村转入城市上学,因她讲话有乡音,又不熟悉城市生活,受到同学嘲笑;老师认为她学习基础不好,故意多次提问她,使这女孩出丑。这女孩回家向父母哭诉,不愿再去上学,心理上极度恐惧与压抑。经心理咨询,首先劝慰女孩,使她情绪稳定;后设法为她转学,得到老师配合。到新学校后,班主任组织同学为她开了欢迎会,并让她介绍农村的生活和学习,在新班级创造了良好的温暖、和谐的气氛;同学们热情地教她说普通话,经过半年的治疗矫正,这个女孩适应良好。
儿童期学习中的情绪障碍必须尽快矫正,才能使儿童顺利而成功地进行学习。教师和家长应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深刻理解儿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