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24)
  •       2008-06-20 21:16:28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但经由演练后,最后则会学到在事情未发生前就能预期到一些事件,因而改变其行为型态。以上述的例子而言,利用此技术后,这位父亲在向子女诉苦前至少会停顿几分钟,并可能会开始想到以其他的方式去回应子女。
      触钮法(Push button technique)
      指谘商员要求当事人去交替想像愉快与不愉快的经验,然后注意伴随在这些经验中的感觉。本技术之目的在於教导当事人藉着改变想法去改变感觉(Mosak, l995)。应用此法时,阿德勒学派谘商员会去协助当事人认清他已选择了消沈的感觉,而这正是他的想法之结果。谘商员可能会使用一种视觉化历程,要求当事人去回忆一件非常愉快的经验,接着再回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经验,然后再去想像一件事件,体验一下自己往好的方向及往坏的方向去想的不同感觉。谘商员会送当事人两个「钮」一一消沈钮与快乐钮一一然后鼓励当事人在面对未来事件时,可以选择按那一个钮,以决定自己要何种感觉。
      避开陷阱(avoiding traps)
      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上的自我挫败行为,也会带到谘商来,例如,认为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因此也就期望谘商员对他冷漠不关心。此时,谘商员要小心落入陷阱,避免强化其旧有的行为型态,并应鼓励他去表现出那些心理成熟的行为。
      设定任务与承诺(task setting and commitment)
      在采取具体步骤以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时,必须设定任务并由他承诺完成。完成了一些特定任务而有信心之后,可以再拟定新的行动计划。这些任务必须实际、可完成,而如果未能成功完成,则应加以讨论并修改。如果当事人都能完成这些??务,接着他们就能够承诺去完成一些长期性的目标,而往他们期望的改变方向前进(这些历程是行为治疗法与现实治疗法的一部份)。
      中止与总结(termina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ession)
      为治疗订期限、中止治疗而又不会打击到当事人继续探索自己的意愿以及对於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做一总结等,都是谘商的重要技巧。治疗即将结束时,不要再添加新的素材,但应协助当事人复习所学。此时也应指派一些「家庭作家」,让当事人将所学实际应用到生活上。
      除上述技术外,只要适合情况所需,阿德勒学派也会采用其他技术,而其他取向的治疗法也会采用阿德勒学派的技术。曼斯特与柯锡尼(Manaster& Corsini, 1982)曾指出阿德勒学派常使用的其他合适技术,包括:
      ·忠告?当谘商员认为当事人已经能够接受时,谘商员会提供一些忠告。
      ·家庭作业?当事人常会被要求记录在各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及当时的想法与感觉。例如,有个人很怕去退还瑕疵货品,此时可指派家庭作业让他把各种感到害怕的情境,连同当时的想法与行为记录下来;或鼓励他实际去退还瑕疵的货品,以挑战自己认为没有权利去抱怨的想法。
      ·幽默?在治疗中使用幽默,可以使当事人看清其问题;有时候,谘商员也可以协助当事人去学习较轻松的态度,对自己的愚昧行为解嘲一番(Mosak, 1987)。
      ·沈默?有时候,沈默是治疗历程中的最佳技术。当当事人沉入不愉快的回忆时,忠告给得太快、太频繁都可能产生反效果。
      阿德勒学派目录应用的领域
      由於个体心理学是基於成长模式而非医疗模式,所以可以应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儿童辅导中心、亲子谘商、婚姻谘商、家庭谘商、团体谘商、儿童与青少年个别谘商、文化冲突、矫正与复健谘商,以及心理卫生机构。而其原则也广泛应用在药物滥用防范计划、消除贫穷与犯罪等社会问题、老年人问题、学校制度、宗教,以及商业上。
      教育上的使用
      阿德勒热衷於把他的理念应用在教育上,特别是找出一些方法去矫治学童们错误的生活方式。他开发出一种历程,以辅导学生团体及教育父母与老师。在矫正儿童的基本错误之方法中,他特别重视提高社会兴趣与维护心理健康。除阿德勒之外,个体心理学最主要的拥护者是德莱克斯(Dreikurs, l968, 1971)。
      在父母教育上的使用
      教育父母是阿德勒学派的主要贡献之一,目的在於透过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接纳,而改善亲子间的关系。父母亲学会简单的阿德勒理论后,可以在家中好好应用,例如,了解孩子们坏行为的目的、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协助孩子们接受其行为的后果、召开家庭会议,以及运用鼓励等等。《孩子们的挑战》(Children:the challenge)(Dreikurs& Soltz,l964)及《成功的父母》(The effective parent)(Dinkmeyer&Mckay, Dinkmeyer,& Mckay, l987)等书可做为叁考。
      在婚姻谘商上的应用
      指评鉴夫妻的信念与行为,并教育他们采更有效的途径去达成其目标。狄克梅尔二氏(1982)曾指出婚姻谘商的四个步骤,此与上述的四个阶段吻合:
      1、询问夫妻对谘商的期望,并讨论如何达成其目标。
      2、评鉴两者的生活方式,以指出他们的行为假设、基本的错误知觉、优点及生活目标。此一评鉴与个别谘商的评鉴一样。
      3、谘商员将上述的评鉴回馈给夫妻知晓,使他们对於自己的内心动力及婚姻状况获得洞察。
      4、谘商负面质他们对於婚姻关系所持的错误信念,这就步入再教育历程,目的在於引导双方能学到一些技巧以执行新的协议。
      在婚姻谘商中,目的在於促进沟通与合作,夫妻将学到的一些技术包括:倾听、覆述对方的意思、提供回馈、讨论、列出期望、做家庭作业,以及欲擒故纵法。谘商中还可能用到其他方法,包括:心理剧(角色扮演)、研读书籍治疗(提供一些书让夫妻一起研读,并指出书中的重点)、说故事与幽默以及澄清角色(Dinkmeyer& McKay, et al., 1987)。
      阿德勒学派谘商员有时将夫妻视为一体,有时又看或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治疗的目的不在於指出谁是错误的一方,而是协调双方生活方式之间的互动。重点在於协助他们是否愿意维持婚姻关系,答案肯定的话,则协助他们往好的方向去改变自己。《促进婚姻和谐的训练》(Training in marriageenrichment)(Dinkmeyer& Carlson, 1984)一书可做为叁考。
      在家庭谘商上的应用
      这种治疗是以阿德勒及德莱克斯两人的理论为基础。强调家庭星座的了解、整体观?以及治疗者有应变的自由,这些是阿德勒对家庭谘商所奠下的基础。阿德勒学派谘商员在家庭谘商上重视家庭气氛、家庭星座,以及家庭成员们的生活方式。家庭气氛指父母间关系及父母对於生活、性别角色、决策、竞争、合作、冲突处理、负责任等方面的态度所营造出来的气氛。此一气氛加上父母亲所立的榜样,对子女的成长有极深的影响。治疗历程在於提高对於家庭成员间互动关系之察觉能力。阿德勒学派谘商员会致力去了解各个成员的目标、信念与行为,并且视此一家庭为一整体。由於行为具有社会性意图,所以谘商员会去注意各个家庭独特的互动关系(Sherman & Dinkmeyer, l987)。
      阿德勒学派在家庭谘商中所使用的技术会随着治疗目标而变,不过仍有一些常见的目标可做为指引(Sherman & Dinkmeyer, l987):
      ·治疗技术在於促进成员间互动关系往积极与建设性的方向移动。
      ·使家庭成员学习接受自己的责任。
      ·谘商员与家庭成员们一起评鉴治疗目标及达成的途径。
      ·因谘商员须协助成员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故带有教育性。
      ·治疗之目的在於以一种更有效及令人满意的结构去重整成员们的角色及彼此的关系。
      有许多技术可达成上述目标,除本章前面所提的技术外,也可以使用下列技术:教导沟通技巧、协助成员们学习去观察与区别表面问题与实质问题、提供鼓励、面质成员们的自用逻辑与意图。
      在团体辅导上的应用
      早在一九二一年,阿德勒就以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推动维也纳儿童辅导中心的业务(Dreikurs, 1969)。同为合作夥伴的德莱克斯则加以推广,并以此法在他私人的诊所中应用达四十年,起初这一方面是基於他个人的特质,一方面则是为了节省时间,但很快就发现团体辅导的其他优点。德莱克斯指出:「因为人们的问题与冲突均带有社会性,所以在团体中不仅能突显人们的内心冲突与适应不良之性质,而且能提供矫治的影响力」(1969, p-43)。自卑感在团体中在接受挑战后可以有效地消除,而导致社会问题与情绪问题的错误信念与价值观在团体中会受到深度的动摇,因为团体是形成价值观的媒介。
      团体能提供一个缩影的社会,使成员产生归属感与社区感。狄克梅尔(1975)指出,团体叁与者逐渐会了解到,许多他们的问题都有人际关系的本质,他们的行为都有社会性涵义,以及他们的目标在社会意图的架构下最能够被了解。
      阿德勒学派目录阿德勒学派治疗法应用在史天恩个案
      本派有四个基本目标,对应於四个谘商阶段:
      1、与史天恩建立与维持良好的治疗关系。
      2、探索他的心理动力。
      3、鼓励他培养洞察力与理解力。
      4、协助他明白自己有那些新的方向,并做新的抉择。
      第一项目标是建立相互的信任与尊重。谘商员会密切注意史天恩主观的经验,及对於转捩点的反应。在初次面诊时,史天恩视谘商员是个有各种答案的专家。事实上,他认为自己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而每当他试着做决定时,总是以悔恨收场。因此,他是带着绝望的心情来接近谘商员的,并几乎近於恳求对方赐予治病良方。但因为谘商员认为谘商是两个平等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开始会焦注在史天恩认为自己跟大多数其他人不平等的感受上。探索他的自卑感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双方会一起订定谘商目标,而谘商员除了会避免替对方订目标之外,也不会提供对方所恳求的治病良方。
      第二个阶段是分析与评量史天恩的生活方式。这会根据问卷的结果,而且是询及他早年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有关完整的评量说明,请叁阅学生手册)。正如上面曾提过的,此一评量当然也会包括史天恩自我危害的倾向,因为他提到自杀的念头。在第二阶段里,将探索他的社交关系、他的男性角色、与家人的关系、他的工作职责,以及对於自己的感觉等等,这可能需要几次治疗的时间。谘商员会相当重视史天恩生活的目标及这些目标的优先次序,但不会太重视他的过去,除非用来向他显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致性可指向未来。
      阿德勒学派认为人们只会记住与目前观点一致的过去事件,所以这些幼年经验对於了解其生活方式,是重要的线索。这种有限的知觉强化了人们的自用逻辑,而此等逻辑又进一步强化其基本信念。因此,幼年回忆有助於了解当事人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了解他们的生活目标、动机、信念、与价值观。在史天恩个案中,史天恩提供如下的幼年回忆:
      在我六岁时,我很害怕到学校去看到其他小孩及老师。当我回家后哭着跟母亲诉说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时,她向我吼叫,说我是个长不大的婴儿。自此之后,我的恐惧感更为加深。
      另一个史天恩的幼年回忆发生於六岁多时:
      在我六岁多的时候,有一次跟家人去祖父家玩。当我在外面玩耍时,有些邻居小孩无故跑来打我,於是我就跟他们打了起来,后来母亲出来阻止,骂我是野蛮的小孩,我说这不是我引起的,她却丝毫不相信,她的不信任使我感到生气与受伤害。
      依阿德勒的理论,史天恩的幼年回忆可解释成:他认为生活充满惊慌而且不可预测,女人则是严苛、不会关心别人。
      史天恩曾回忆其童年的梦境:「我的恶梦是被一群东西追捕,然后是哭着醒过来。我所记住的是,追我的是种丑陋的东西,有时我还会被它们抓到。」另外,史天恩还常做着两个梦:
      我一个人在沙漠中,口渴难耐。我看到有人带着水,但没人注意我,也没人拿水来救我。另一个梦也常常出现,就是梦到自己一直往掉,就好像跌进太空一一醒来时整个人都吓呆了。
      上述的梦境可解释为,史天恩认为生活是十分吓人的,而且没有人会来帮助他。
      在几次治疗面谈中,史天恩谈到他的优先偏好是「优越感」。他过度强调能力出众、成就事物、胜利、在任何情境下力争上游等等的价值性。从史天恩的行为方式,他也许在别人身上感到自卑,因而不断地努力,导致体重下降,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史天恩的偏好也提及「控制」,由於他常常会有焦虑与无助感,为了控制,於是寻求酒精的麻醉,或逃避任何有威胁性的社交场合,并认定不可能会有人支持他。虽然他采取的控制方法似乎能暂时逃避焦虑,但也因此付很大的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