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31)
  •       2008-06-20 21:16:28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包含着相容、接纳、与同理心,并且让当事人感受到这些条件,则疗效自然会产生(Thorne, 1992)。
      第三阶段是在一九六○年代,罗杰斯出版《成为一个人》(Onbecoming a person)一书。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於自我的人」。「回归经验」之历程的特徵是:拥抱经验、信任经验、由内心来评估,以及乐於接受自己是个过程。在一九六○年代期间,罗杰斯和其同僚广泛研究心理治疗的过程与结果,不断地测试当事人中心取向背后的假定。他积极研究人们在心理治疗中如何获得最佳之学习效果,并探讨治疗关系对於改变当事人人格之催化作用。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他的取向於是做进一步的琢磨(Rogers, l961)。例如,他的取向应用在教育上称为学生中心教学法,也应用在由非专业人士主持的各种会心团体(Rogers, 1970)。
      第四阶段是在一九七○与一九八○年代,此时领域显着扩充应用至教育、工业界、团体谘商、冲突解决,以及世界和平的寻求。由於罗杰斯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包括他对於「权力」与「控制」之取得、拥有、分享,以及转移都有兴趣,因此他的理论便变为有名的「个人中心取向」。名称上的转变反映在本取向的应用领域逐渐宽广,除了个别谘商与团体谘商之外,其他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家庭生活、领导与行政管理、组织发展、保健、跨文化与种族间的种种活动,以及国际关系。在一九七○年代末期与一九八○年代里,罗杰斯努力於将个人中心取向应用至政治上,特别是世界和平的追求。
      个人中心治疗法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
      在一九六○及一九七○年代里,谘商员对於治疗方法上的「第三势力」(third-force),即精神分析及行为治疗法以外的其他理论愈来愈有兴趣。个人中心治疗法及皮尔斯(Fritz Perls)所发展出来的完形治疗法(第八章的主题)都属於存在治疗法。个人中心治疗法及完形治疗法着重个人经验及谘商中的关系。它们是存在主义传统哲学背景下所产生的人本主义治疗法。
      一部份由於这种历史纠结,另一部份由於存在主义者的思考与人本主义的思考没有清楚地归纳其观点,学生及理论家都无法明辨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这两个名词。两者间虽有许多共同点,但在哲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它们都尊重当事人的主观经验,相信当事人有能力做积极且建设性的意识性选择。它们也都强调自由、选择、价值观、个人责任、自主、目的及意义。但不同的是,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面对着选择上的焦虑,必须在不具内在意义的世界里去选择一个永不安全的认同。相反地,人本主义则站在一种较不会引起焦虑的立场上,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一种寻求实现的本性与潜能,透过实现,我们可以找到意义。
      人本主义者的基本看法可以从下述的比喻得到说明,如果提供适当的滋养环境,橡树籽就会「自动」积极地生长,自然地形成一棵完美的橡树。相反地,对存在主义者而言,我们什麽也不是,没有内在的本性可以依赖,每一分钟我们都要面对在各种情况下做选择。个人中心治疗法所依据的人本哲学观,是要谘商员表现出促进成长气氛的态度与行为。根据罗杰斯(1986b)的看法,当这种哲学观存在时,就能协助人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刺激别人作出建设性的改变,每个人都具有能力,他们能透过力量进行个人及社会的改变。
      接下来本章所要讨论的内容中,我们会发现存在主义取向与个人中心治疗取向使用许多相同的概念,特别在治疗关系是治疗的核心方面。现象学是存在主义取向的基础,也是个人中心治疗的基本;这两个取向都强调当事人的知觉,而且要求治疗者能进入当事人的主观世界。
      个人中心治疗法人性观
      综览大部份罗杰斯的着作及过去五十年来个人及专业生涯,我们可以整理出一个一致性主题一一我们深信在尊重及信任的前提下,人类均具有一种以积极及建设性态度去发展的倾向。罗杰斯(1987c)的专业经验告诉他,如果他能进入一个人的核心世界,就可发现一个值得信赖而积极的中心。他坚决相信人是有能力的,能自我引导,且能过着美好的生活(Cain,1987b)。当谘商员能够体会,并能表达出真实、关怀,以及不带批判色彩的了解时,当事人最有可能产生显着的改变。
      罗杰斯不敢苟同人是不可信赖的假设,以及人需要指导、激励、教导、惩罚、奖赏、控制、应由处於较高地位的他人及「专家」来管理的看法。在专业生涯上,罗杰斯一向主张治疗者应具备三种特质以制造一种促进成长的气氛,使个体在其中可以向前迈进,而达到他们所能成为的人。
      这些特质是:
      1、一致:包括真诚或真实。
      2、无条件地正面关怀:包括接纳与关怀。
      3、准确的同理心之了解:即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如果助人者能具备这些态度,则接受协助的人将会减少防卫并能更开放自己及其世界,而且他们会有融洽与建设性的表现方式。这种实现的基本驱力意味着,如果整个方向在指引着他们朝健康的方向前进,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走下去。因此,谘商的目标在於使当事人自由,并创造出能进行有意义的自我探索之情境;当人们自由时,就能发现自己的方向(Combs, 1989)。
      除了罗杰斯外,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思想也是心理学上朝人本主义方向发展的一支。马斯洛(1968, 1970)将其研究重心集中在探究什麽是自我实现者的本质。马斯洛写的是「精神病理学上所谓的一般人」(psychopathology of the average)。这种所谓的「正常人」(normals)可能从来不去拓展自己,使自己成为能力所及的人。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和正常的人不仅在种类上有所差别,也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他批评佛洛依德对人类本性中病态及缺陷上的偏见。他主张,如果我们的发现是根据一群病态的人而来,我们就会有一个病态的心理学。根据马斯洛的看法,我们太注重敌视、攻击、神经症和不成熟,而太不注重爱、创造性、喜爱,以及「高峰经验」(Peak experiences)。
      这种积极的人性观对治疗实务具有深远意义。因为深信人类天生具有从适应不良朝健康心理发展的能力,治疗者便可把基本的责任放在当事人身上。个人中心治疗法认为治疗者并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而当事人也不是只能被动地听从治疗者的命令。因此,治疗是肇基於当事人有能力察觉及有能力作决定之上。
      在这种观点下看人性,意味着治疗者会注重人性中具有建设性的一面,重视对人而言什麽是对的,珍视当事人在治疗关系中所引进具有价值的东西。另外,治疗者注重当事人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相处,他们如何朝积极的方向迈进,以及他们如何成功地挑战阻碍他们成长的障碍(源自於他们内在与外在的环境)。治疗不仅令人「适应规范」(adjust-ment to norms),也不是解决问题就算了。人本主义的治疗者会去改变当事人,协助他们走向完全且真诚的生活,让当事人明白这需要靠不断的努力来达成。他们认为,人永远不会达到已经自我实现的静止状态,而会处於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个人中心治疗法基本特徵
      罗杰斯并不把个人中心治疗法视为已经定型和完成的治疗法。他期望人们能把他的理论看成是一套在治疗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试验性原则,而非教条。罗杰斯和伍德(Rogers& Wood)(1974, p.213-214)曾描述个人中心治疗法与其他模式的区别。摘述其要点如下:
      个人中心治疗法注重当事人的责任与能力,以便去发现更能面对现实的方法。最了解自己的是当事人,他能在渐增的自我察觉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个人中心治疗法强调当事人的现象学世界。治疗者为了要掌握当事人内心的叁考架构,因此将大部份的焦点,放在当事人对自己及其周遭世界的知觉上。
      根据个人中心治疗法的看法,心理治疗是建设性人际关系中的一个范例。当事人透过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会体验到其他心理治疗上的成长,只要这些人能协助他们作一些自己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换言之,秉持者一致性(外表的行为及表情与内在感觉想法一致)、接纳、富同理心的谘商员,才能帮助当事人在治疗上产生改变。个人中心治疗理论认为,治疗者的功能在於他就在当事人的眼前,容易让当事人亲近,以及强调当时的经验。
      本取向最大的特徵也许在於它是一种共同叁与的探险,在此探险中,谘商员与当事人均显露人性,一起追求成长经验。在探险中,谘商员就宛如向导,因为他通常较有经验,而且心理面也较成熟。然而,须了解的是,治疗关系涉及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会犯错的。他们两人可以因努力而获益,但是也都有其界限。此外,期望任何谘商员在所有时刻里都能对於所有的当事人表达出真实、关怀、与接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Sanford,1990)。

      个人中心治疗法治疗目标
      个人中心治疗法的治疗目的与传统的方法不同。个人中心治疗法的目的在於帮助个人更为独立与整合。它着重於人本身,而不是长久呈现的问题。罗杰斯(1977)认为,治疗的目的不仅在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当事人成长,这样他们就更能克服目前与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
      罗杰斯(1961)提到,进入心理治疗的人常问:「如何发现真实的自我?如何才能成为自己所深切期盼的人?怎样才能除去面具找到自我?」治疗的基本目的在於提供一种气氛,以协助当事人完全发挥能力的人。在当事人达成此目标前,他们必须先除去自己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面具。当事人便会开始了解他们因为一直戴着这些面具,以致於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在安全的治疗气氛中,他们开始了解还有其他转圜的馀地。
      在治疗过程中,当面具除去后,从虚假的背后所突显出来的是什麽样的人?罗杰斯(l961)认为,应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人,并且:
      1、对经验采开放的姿态。
      2、自我信任。
      3、内心里有评估的工具。
      4、乐於继续成长。
      鼓励发挥这些特质,就是个人中心治疗法的目标。
      以上四种特徵为治疗进展的方向提供了一个一般性叁考架构。治疗者并不替当事人选定特殊的目标。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的基础在於:在透过当事人与一位具催化作用的治疗者所建立的关系,来界定及了解自己的目标。然而,许多谘商员都经验过,很难让当事人决定他们自己的独特治疗目标。虽然谘商员可轻而易举以口头赞同当事人寻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概念,但却必须尊重当事人,同时治疗者也需要有相当的勇气去鼓励当事人聆听自己的心声,接受自己的指导一一尤其是当他们的决定并不是治疗者所期望时。

      个人中心治疗法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个人中心治疗者的角色,是以他们本身存在的方式与态度为基础,而不是利用技术去支使当事人「做某些事」。个人中心治疗法的研究指出,治疗者的态度可促使当事人改变人格,而非其知识、理论、或技术。基本上,治疗者视其本身为促使当事人改变的一种工具。当他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与当事人接触时,他们的「角色」就是不须具有任何角色功能。他们的功能在於树立一种治疗气氛,以协助当事人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而成长。
      个人中心治疗者因而创造一种助人的关系,以使当事人能体验到有足够的自由,去探索他目前拒绝去察觉或被扭曲的生活领域。他们会减低排斥,并对自己及外在世界的可能性更为开放。最重要的是,治疗者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愿意表现真实。治疗者不应该对当事人的病症类型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应该以此时此刻的经验为基础,进入当事人的世界去帮助他们。透过真诚关怀的态度、尊重、接纳,以及了解,治疗者可以松弛当事人排斥及顽固的想法,进而发挥更高层次的个人功能。

      个人中心治疗法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
      在个人中心治疗法里,治疗过程将随着当事人对於他们在治疗中的体验,以及对谘商员基本态度的知觉而改变。如果谘商员创造一种有助於自我探索的气氛,当事人就有机会去体验并探索他们所有的感觉,下面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当事人经验的概略描述:
      当事人开始会晤谘商员时,会怀着不真诚的态度,换言之,他们的自我知觉与对现实的经验之间会产生差距。例如,一位大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一位未来的医生,但是他低於平均数的成绩,可能会使他无法进入医学院大门。他如何看自己(自我观念),或他愿意如何看自己(理想的自我观念),以及他的成绩不好的现实等之间的差距,可能形成焦虑和个人的创伤,进而使他觉得有必要去接受治疗。这位当事人一定感觉到问题所在,或至少对目前的心理适应觉得非常不安,因而想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当事人寻求治疗的理由之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