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37)
  •       2008-06-20 21:16:28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在这些隐喻裹可能隐藏了某些未竟事务的内在对话,因此,治疗的艺术就在於把当事人所隐喻的内涵转变成显明的意义,并运用所得到的意义於治疗过程中。
      ·倾听当事人揭露事情原委的潜隐性语言?波尔斯特曾强调「瞬间捕捉」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事人常会迸出一些令人无法捉摸的语言,但这些语言常包含着使其生活产生障碍的重要线索。因此他建议治疗者不妨从当事人所曾说过的话中摘出一段作为焦点,试着寻找出这一段话对当事人的意义。尽管当事人可能省略了部份情节,但治疗者可以藉着敏锐的观察适时向当事人提出一些能厘清事情的问题,此时治疗者即必须留意当事人话意不清之处,以便运用技巧促使当事人道出事情的原委。
      在波尔斯特的一个诊所里,我曾观察到他那种挑战当事人的壮丽风格。当事人名叫乔伊,愿意将其个别谘商的过程公开给大家看。虽然乔伊有迷人的故事,生活有独特的一面,但是他给人的感觉是死气沈沈,精神不佳。最后,波尔斯特问他:「你现在能令我对你感兴趣吗?」他显得有点震惊,但是很快就理会过来。他接受波尔斯特的挑战,确认自己不但无法令波尔斯特,也无法使在场的其他观众对他感到兴趣。很清楚的,波尔斯特引导乔伊把注意力放在他是「如何」在当时表达其感受与人生经验,而不只是顾及讲话的内容。
      完形治疗法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
      完形治疗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使当事人学习为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治疗者常以当事人试图逃避的责任来加以质问,同时测试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治疗,以及想从治疗中学习什麽、想如何利用治疗时间等。至於其他的治疗重点尚包括: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层关系与当事人和其他人之间关系的相似性。因此,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叁与者的角色,他们将要为自己的言行作合理的解释并赋予意义,同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增进自己的察觉能力,并澄清各种关系对自己的意义性。
      波尔斯特(1987)曾以三阶段的整合程序来说明当事人在治疗中成长的历程。
      第一阶段是发现(discovery)。当事人在此阶段可能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或对往事有不同的领悟,抑或对他们生命中的关键人物有新的观点。这些新发现常令他们自己感到讶异。
      第二阶段是调适(accommodation),在此阶段,当事人察觉到在行为上自已有许多选择的机会,而非但限於单一方向。当事人因此从治疗室的支持环境中开始踏出新的一步,逐步去扩展对世界的察觉。虽然做一新的选择并非易事,但透过治疗者对当事人的支持,他们便可习得克服困难情境的技巧。换个角度来说,治疗者的责任就是随时给予当事人支持,鼓励他们勇於实践并试验自己选择的行为方向。
      第三阶段是同化(assimilation),指的是当事人学习如何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在此阶段,当事人已能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去处理每天生活中所可能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他们已开始主动地表作一些事情,而不再被动地接纳环境。亦即,当事人在事件发生而面临抉择时,已能确立自己的方向,同时对其进步与处理事情的能力逐渐建立了信心。他们至此可以自行作出选择以便能产生自己想要的结果。治疗者在此时必须明确地告知当事人,在他们的内心已发生某程度的改变,某些事情已被完成,某种认知也已被修正了。总之,在此阶段当事人已学会如何去扩大自己的机会,并自环境中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
      完形治疗法治疗关系
      完形治疗系存在主义治疗法的一个分支,其基本重点在於治疗者与当事人间一对一的关系。治疗者应对谘商品质、对自己及当事人的了解程度及当事人能否保??开放的态度负起责任。同时应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以促进当事人进行改变。治疗者的经验、洞察力和察觉是达成疗效的基础;而当事人的察觉和反应能力则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重要的是,当谘商员与当事人会心接触时,谘商员应允许自己受到当事人的影响,并能与对方分享自己当时的知觉与经验。
      完形治疗法不仅希望当事人展现本来的面目,谘商员也乐於表达他们的反应与对当事人的观察,他们会以适当的方式分享个人的经验,但不会试图操纵当事人。在此同时,治疗者更要对当事人的身体反应有所回馈。藉着回馈,当事人可发展出一种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察觉。治疗者尤需以诚,也与敏锐的反应面对当事人,在不否定他们的情形下,去挑战他们可能的行为取向。此外,治疗者也必须与当事人共同探索他们内心的恐惧、灾难性的期望、障碍及抗拒。
      有许多的学者也都认为你和我的关系及治疗者的谘商品质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技术则非其重点。他们也提出警告:若治疗者受制於技术,则可能虽与当事人相处却无法洞悉自己,这是相当危险的。唯有凭藉着治疗者的态度和行为及与当事人建立的关系才是真正重要的。(Jacobs, 1989; EPolster, 1987a, 1987b; M? Polster, 1987; Yontef, 1993)。这些学者指出,目前的完形治疗法已脱离较早期的治疗实务。许多完形谘商员更加强调诸如:投入、真实的对话、亲切、谘商员更直接地自我表达、减少使用定型化的演练,以及当事人的体验等因素。
      波尔斯特二氏(1973)强调谘商员须认识自己,及担任治疗仪器的重要性。就像画家须接触他们所画的东西一样,谘商员也须投入才能创造当事人的新生活。他们呼苸,谘商员应视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治疗历程中的重要原料。根据他们的说法,谘商员不仅只是回应者与催化剂;如果想要产生疗效,谘商员必须跟当事人起同鸣,以及他们必须与自己也起同鸣。因此,治疗便成为一种在你我真诚关系的基础上运作的双向投入。不仅当事人会改变,谘商员也会改变。如果谘商员未能敏锐地运用个人的温和、坚强、与同情心等特质,以回应当事人,那麽他们只不过是技匠罢了。
      在一场研讨会中,贾古斯(Jacobs, 1989)发表了一篇文章〈完形理论与其治疗中的对话〉(Dialogue in Gestalt Theory and Therapy),强调治疗关系是产生疗效的一项因素,也是治疗历程的重心;并指出目前完形治疗法趋於更加重视治疗关系,而非技术。贾古斯认为,采取此种取向的谘商员能进行那种以「现在」为中心,不带价值判断色彩的对话,使当事人因而更能提升其察觉力,能经由跟谘商员的会心接触而更了解自己。在完形治疗法的实务里,技术依然重要,但是其重要性必须以能够导致上述的效果为准。至於本章后头所谈到的完形实验,其目的是针对唤起当事人的察觉力,而不是提供解决当事人问题的简单办法。贾古斯深信,如果谘商员在受挫,并且想改变当事人的情况下使用实验,那麽就是误用实验,并且很可能因此阻碍了当事人的成长,而非孕育其成长与改变。
      完形治疗法完形治疗法的实验
      虽然完形治疗法的取向显得清楚明显,但是这种单纯性并非意味着谘商员的工作相当容易。并且虽然开发各种完形技术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以机械化的方式使用这些技术的话,那等於是允许当事人继续过着不真实的生活。如果期望当事人变得真诚,他们就必须接触真诚的谘商员。在《完形治疗法的创意历程》(Creative Process in Gestalt Therapy)一书中,秦克尔(Zinker, 1978)强调谘商员的角色是促进改变的创意者,以及富有同情心,能付出关怀的人。秦克尔有许多观念源自培尔斯,但是他施展的完形治疗法已突破培尔斯原先的风格。
      在讨论各种完形治疗法的技术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区别练习(exercises)与实验(experiments)间的不同。练习指的是现成的技术,有时可用来激发当事人的某些情绪(例如,愤怒的表达)。相反的,实验则是透过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两者堪称为经验学习的基石。秦克尔视治疗历程是一系列的实验组成的,经由这些实验,当事人因而在体验中学习。从实验中所学到的心得,对当事人与谘商员双方都是一种惊喜。完形实验是一种有创意的探险,也是当事人藉着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方式。正如洋铁夫(Yontef, 1993)所说的,进行实验而非仰赖所谓的完形技术,是所有完形治疗法的基本态度。实验虽然是谘商员主导进行,但却是一种共同合作的历程,需要当事人完全的叁与。
      波尔斯特(1987)认为,「实验」就是藉着将挣扎表面化的过程,引出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在挣扎,其目的在於增进当事人处理困境的能力。「实验」鼓励当事人在谘商过程中以主动态度注入自发性与创意,同时藉着在安全的治疗关系中使问题浮现,当事人可因此增加行为选择的弹性。就波尔斯特的看法,「实验」可依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想像即将而来的可怕遭遇、与生活中的某些关键人物对话、将记忆中的痛苦事件呈现出来、再次去体验那些具深远影响的早期经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揣摩父母的言行、针对个人内心的冲突点展开对话等。「实验」的要旨,在於透过当事人於现实中表现出内心挣扎的试验,使其真正地体验那些相互冲突的情感,此恰与纯粹地就遭遇的问题而对谈的谘商方式形成对比。重点是实验在於邀请当事人於此时此刻将内心的挣扎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其中的关键是,不同的当事人须套以不同的实验,而且要适时进行。此外,进行实验时,在支持与冒险之间应有适当的平衡。波尔斯特呼苸谘商员应有足够的敏锐度与注意力,使当事人「不至於在过於威胁性的经验受到摧残,或处於安全却毫无收获的状态」(M? Polster& Polster, 1990, p-104)。
      完形治疗法完形实验应有的准备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完形治疗法依赖太多治疗技巧,他们担心若将这些技巧用於谘商过程中会被当作怪人。坦白的说,除非这些技巧能被真正地体验,否则它们看起来的确很怪异。谁会愿意对一张空椅子说话?有谁会期望一张椅子回答他?例如,要求当事人试着化身为他梦中所见的某种物体,这似乎有些可笑,且毫无意义。因此,治疗者必须亲自体验到完形实验的力量,并能清楚地介绍给当事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者藉着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当有助於使当事人产生信心去叁与完形「实验」中的学习。如果当事人能事先对「实验」有所准备,那麽他们将可从中获益更多。透过对治疗者的信任,当事人很可能会鼓起勇气向他们潜在的抗拒挑战,同时默许他们自己去叁与实验。
      假如当事人非常合作,此时治疗者应避免以命令方式指导他们完成实验。原则上,如果当事人愿意去尝试,治疗者可尽量去满足他们,但必须向其强调:不要先期望会有特别的结果。同时也要告诉当事人,如果想停止时就停止,以此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权力的。有时当事人可能觉得自己愚不可及,或觉得谘商工作太过刻板或异常。此时治疗者不妨回答:「哦!当傻瓜有何不可?如果你表现笨拙,天会塌下来吗?你不妨试试,看结果如何?」治疗者切勿过份强调治疗的功效与信任的必要性,并把它们当作是运用任何技巧的基础。当治疗者遭到抗拒时,那麽他就应更有兴趣去探索当事人抗拒的理由。又,去了解当事人为什麽中途停止的原因也是对治疗极有帮助的。受到一些不愉快情绪的干扰现象,常与受当事人的教育背景有关。部份当事人可能压抑着自己,而以努力工作的方式来控制情绪,他们吝於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是正处於情绪高涨状态亦是如此,此或可归因於他们长久遵守着社会道德规范:在某些场合里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不礼貌的;而且某些规范甚至禁止个人将自己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表现出来。如果当事人先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克制着自己情感的表达,那麽他们抗拒叁与将情绪表面化的练习之倾向是很容易理解的。例如,在高度社会化后,有些白种男性已经不愿表达强烈的情感,他们不允许自己表现出情绪性的需求,而约束自己要以有礼貌的方式处理事情。
      另外有一些当事人可能因害怕、缺乏信任、担心被愚弄等事而抗拒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由当事人抗拒叁与实验的方式中,可看出其人格及其在所处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因此,治疗者大可不必以防卫心态来面对当事人的抗拒。治疗者会发现,若能尊重当事人的抗拒并顺着它时,抗拒便会迎刃而解。此时治疗者不妨告诉当事人愿意跟他共同探索对方想探讨的,并且不会压迫当事人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此外也希望他们能透过实验或对实验的抗拒来为自己的行为模式赋予意义。
      完形治疗法中诸多技巧设计的目的,基本上是要扩展当事人的察觉,并协助他们以新的行为模式来实验,但这些技巧纯粹是为了帮助当事人进行良性改变而设计,它们本身并非治疗的最终目的。以下摘自帕松斯(Passons,1975)和秦克尔(l978)着作中的治疗准则,可做为完形实验和完形治疗课程的一些叁考: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