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人格障碍
家庭治疗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彻底治疗
治疗反馈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当前位置: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40)
2008-06-20 21:16:28 转载请注明
华人心理咨询网
http://www.hrxl.cn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把过去与问题有关的部份带进现在,然后再以生动的态度处理这些过去的问题。治疗者用颇具创意的方法来激励当事人,藉此帮助他们能够察觉以及有能力去清除有关现时功能的阻碍。此外,在谘商过程中注意当事人明显的语言及肢体动作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形治疗藉着技术的运用和敏锐的观察,可帮助当事人强化以此时此刻为中心的察觉力,这使他们不但能察觉到此时的感觉与想法,同时也可完全地明了自己正做些什麽。经过这种历程后,他们便能对自己所言所行负起更大的责任。
我特别欣赏完形治疗法中富同情心的面质技术。它不接受以绝望无助做为不改变的藉口。当当事人下定决心要将整个生活做一改变时,完形治疗提供了颇多可供应用的试验技巧。
在对梦的处理方面,完形治疗法把梦视为帮助当事人增进对生活中重要事务之察觉力的特殊管道。藉着把梦的每一部份当作是自己潜意识里的投射,当事人便能够把梦境带入生活,并就其对个人的意义作出一番解释,进而为它负责。
完形治疗法系站在要使人成长、强化自信的现实立场来进行治疗,而非仅是一套处理不正常心理偏差的系统化技术。正由於该法强调当事人与治疗者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其无论在为增强当事人察觉力而提出的建议、启发或进行试验等方面,都颇具创新精神。就此而言,完形治疗法可说是所有治疗法中最具创造潜力的。
对多元文化谘商的贡献
假使能够把握恰当的时机,对不同文化族群而言,是有极多机会能够灵敏而具创造性地应用完形治疗法。应用完形试验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这些试验方法容许为适应当事人对其文化的特殊知觉及解释而加以修改的。另外,也希望能藉此使当事人与治疗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缩短他们之间在某些文化认知上的差距。例如,我有一个同事每年都要到日本三个月去传授由肢体动作、结构整合( Rolfing,系由 Ida Rolf所创)及完形治疗等内容组成的课程。结果他发现日本人颇能接受课程中完形治疗法的部份,这正是因为该法有许多原则都是以东方民族的观点为基础的。
完形治疗法尤其在协助人们整合内心世界里的两极化现象特别有效。有许多具双重文化背景的当事人常面对着必须去调和生活中两种不同文化观点的挣扎。在我经历的一个团体谘商中,我便曾对一位欧裔妇女进行了一较动态性的治疗。这位妇女的挣扎即在於如何整合童年时期在德国所接受的文化以及成年后在美国所受的文化薰陶。对於她这个案例,我要求她把整个家庭带进团体里。此即要她在团体成员中择人扮演她的「家人」。她可以想像自己仅八岁,而对父母、兄弟姊妹表达她过去隐藏在内心的感觉。我特别要求她讲德文(因这是她童年使用的语言)。由於她对团体成员的信赖,她因此愿意於此时再次经验往事,靠着想像与具象徵性的对谈,终於使她获得一个成功的突破,亦即透过这个完形实验的叁与,她突破了一项过去的未竟事务。
许多完形治疗法的演练能以创意的方式,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当事人身上。有许多文化强调以非语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不是藉着言谈。此时,谘商员可以请当事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姿势、脸部表情,以及身体的其他感受上。完形实验的一项优点是,可以依当事人知觉与理解其本身文化的独特方式来设计实验。当然,在使用完形技术之前,必须先让当事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学者(Sue& Sue, 1990)指出,完形治疗法强调此时此地的架构显然与美国人的价值观相容。对於了解美国人,完形治疗法还有其他方面的优点,例如,将注意力放在非语文行为上,以及对於当事人不预设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这通常能提供一个很好而重要的开始。经由当事人的非语文行为来引导可以避免误解,以及促进信赖感。然而,须注意的是,由於许多完形技术带有面质性,可能会使美国的当事人感到困窘。
完形治疗法完形治疗法的限制和批评
一般对培尔斯式完形治疗法的主要批评,就是它较不重视人格的认知。培尔斯的确不鼓励对一个人的经验做思考。许多完形学者强调察觉和表达感觉,却往往忽视了检视思考的部份。部份从事实验治疗工作者认为,具智性的过程,以及把认知结构带进治疗中所经验的事物,正是抗拒感觉体验此时此地的一种防卫。但是,像这种执偏的倾向已产生部份改变,已经有许多治疗者开始注意认知整合的工作。他们显然已经知道必须更注意理论的指导与说明及认知的因素(Yontef, 1993)。
尽管完形治疗法并不鼓励对体验此时此刻的过程有所干扰,也不特别强调要藉着专注於认知的解释去整合,但当事人却的确能够澄清他们的思考、成功地探索他们的信念,以及对再次体验的经验赋予意义。完形治疗法并不希望治疗者去「教导」当事人,而应透过促进的方式使当事人自我学习和自我发现。但我的看法是,当事人在自我发现的同时,也能够从治疗者的教导中获得启发。有何理由在治疗时必须排除治疗者所提供的资讯、建议、认知处理、说明及指导?你将会看出我喜欢把完形治疗法的情绪及经验治疗方式,与认知及行为治疗的理论、技术(特别是沟通分析、行为治疗及部份现实治疗法)结合在一起。像这样整合式的治疗方式,即可弭补一般人对完形治疗法的主要批评。
目前的完形治疗工作极重视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接触与对话,此即指治疗过程中的存在性会心晤谈,此种晤谈对当事人有益。但我认为,要使完形治疗法真正发挥功效,治疗者本身必须要有较高层次的人格发展,一方面能完全察觉自己的需求,且能让这些需要不致干扰到当事人的治疗过程;另一方面能敏锐地处於此时此刻,同时能无防卫地自我坦露。但是,其间仍存在着一种危险,即若治疗者欠缺纯熟的训练,极可能会有一种要将治疗重心置於给当事人深刻印象的积极欲望,并试图要操纵他们。
小心使用技术
虽然完形治疗法具有相当的刺激性与生动性的,但是并非适用於所有当事人。雪佛德(Shepherd, 1970)的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完形技术若要使用得恰到好处,就必须要考虑到「何时用?」、「对谁用?」、「在何种情境下用?」等问题。她认为,一般而言,完形治疗法对於那种有过度社会化倾向、过度压抑自我的人最为有效。这类当事人常具有神经质、恐惧、过於完美主义、忧郁、无效率等特性,在人格特质方面的整合度不够。但另方面而言,对内心极度忧郁或精神异常的当事人,则需要以谨慎、敏锐和耐心来使用完形治疗法。
我对完形治疗法最担心的,就是技术滥用所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因为典型的完形治疗者是具高度的主动性与指导性的。如果他们缺乏秦克尔(1978)所提出的几种人格特质:敏锐、能掌握时机、创新、对当事人富同理心的尊重等,那麽他们很容易在实验过程中衍生问题而影响疗效。
由於完形治疗法对当事人常具深远的影响力,因此若不是具建设性就是具毁灭性。因谘商的专业成效需视治疗者本身所具备的训练水准而定。完形治疗法存在的一些限制也类似於其他治疗法,亦就是依赖着治疗者的技巧、训练、经验与判断。完形技术的运用也许需要从专业的训练研讨会中得到治疗经验,抑或与较有经验的治疗者一起工作去获得体会(Shep-herd, l970)。
其实,完形治疗法可能具有危险性。因治疗者系运用着技术在操纵当事人,所以能力不足的治疗者可能在运用这些具强大影响力的技术时,因激起了当事人的情感、揭开其存心逃避察觉的事物,而把当事人带到戏剧化的解脱状态时,若无法处理则可能弃当事人於不顾。这样的结果常引发谘商道德上的争议。原本是要协助当事人处理过去经验的事务,结果因处理不当反而使他们形同弃儿,这对当事人就已构成伤害。
多元文化谘商的限制
比起其他治疗法,完形治疗法如果对弱势族群的当事人过於快速地使用技术,将可能产生相当程度的危险性。正如上面所谈的,完形治疗技术极易引发高度激烈的情感。这种把焦点放在情感上的方法,对那些被文化制约而习惯保留情感的当事人而言,是有很明显的限制的。正如前面提到的,某些弱势族群的当事人认为公开表达情感是一种软弱的与受伤害的表现。认为「任何改变的发生,都必须经过情绪上戏剧化的解放」之谘商员,可能会发现某些当事人会变得越来越抗拒,甚至可能会中途结束谘商。另外一些当事人则可能因文化上的压抑,而阻碍了他们对父母直接表达情绪(例如,「绝对不要让父母知道你对他们生气」或「努力保持家里的平静与和谐,避免冲突」)。举例而言:我记得曾有一位来自不同文化的当事人被要求「把你的父亲带到这里来」时,他便强烈拒绝,甚至拒绝象徵性地告诉他父亲,他对父子关系的失望。在他的文化里能被接受用来处理他与父亲之间问题的方式,是以舅舅当中间人。一个人对父亲表达任何负向情感会被认为非常不恰当。这位当事人稍后解释,如果他象徵性地对父亲说出他某些时候的想法和感觉,他将会感受到强烈的罪恶感。
有些实务工作者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太严厉逼迫那些受抑制的当事人「一定要存在於现时」或「为自己负责」。有些情况就如上面的例子一样,突然打断当事人正在做(说)的事,并要他们把某些事情带到此时此刻,这可能会遭致反效果。真正能把这个治疗法整合得很好的完形治疗者,能够敏锐且有弹性地应用技术,不但会考虑当事人的文化背景,也能采用可被接受的技术。他们会努力协助当事人尽可能在「此时」中体验自己,但是他们并不被这个原则限制住,同时也不会在当事人一脱离「此时」时就立即介入。他们会敏锐地与当事人动态的经验保持接触,且把重点放在当事人身上,而非只是机械式地使用有某种效果的技术。
现实治疗法威廉葛拉瑟简介
威廉葛拉瑟(Wilham G1asser)一九二五年出生,早期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接受教育,一九五三年毕业於着名的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Reserve University)医学院。十九岁时曾担任过化学工程师,二十八岁即成为执业医师。一九五七年在西洛杉矶之荣民总医院叁加精神病治疗的训练,一九六一年取得检定合格证书。受训期间,他逐渐深深体验到所接受的教导(依照佛洛依德模式)与其实际的成功经验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九五六年,葛拉瑟在凡图拉(Ventura)女子学校担任精神治疗谘询医师,该校是加州处理少年犯的公立机构。在该校服务的经验,使其更确认古典精神分析的理念与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实用,也促使他开始发展与实验在许多方面与佛洛依德精神分析不同的方法。一九六一年,葛拉瑟出版了第一本着作(心理健康或心理疾病?)(Mental Health or Mental Illness),奠定了现实治疗法后来发展的根基。
一九六五年,又接着出版了第二本着作《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书中已能阐述他的基本理念,即我们需为生活中所做的选择负全责以及在温暖、接纳、非惩罚性的治疗情境下,我们会愿意学习做更好的选择,也会以更负责任的方式去过自己的生活。
在一九六○年代,葛拉瑟在公立学校担任顾问,将其现实治疗法的基本理念做实际的应用。这件工作使他开始努力去发展与使用这些理念在各种制度上,他的第一本教育上的重要着作《没有失败者的学校》(Schools Without Failure, 1969)即是此方面的成果代表。此后他移转专业兴趣在於师生彼此应如何互动,在学校所学习的如何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指出学校通常有那些作法会导致学生产生失败认同(failure indentity),以及如何改变这些作法始能形成活泼的学习环境等等。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一九七二年他出版了《社会认同》(The Identity Society)一书。奠定了『控制理论』(control therapy)的基础,此理论除了说明个体应如何发挥个人心理与生理的功能外,并讨论应如何运作团体以及其社会功能。虽然控制理论的理念并不是葛拉瑟一人所独创的,但是此一新的理论多数的当代作品及系统应用,则归功於他的观察,这些从他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控制理论》(Control Therapy)一书中可以了解。最近出版的着作《有品质的学校》(The Quality School,1990)是该理论在学校管理上的应用;《控制理论经理人》(Control Therapy Manager,1994)则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上。
葛拉瑟以创立控制理论、现实治疗法,以及品质管理等协会,目的在於经由这些机构将其理念散播至全世界。他也时常在国外演讲与主持研讨会,传授如何将控制理论与现实治疗法应用至实务上。
现实治疗法绪论
现实治疗法在许多方面类似於存在主义治疗法、个人中心治疗法,以及完形治疗法,同样都强调当事人的主观世界。葛拉瑟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4.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40]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责任编辑:
华人心理咨询网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
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最新心理咨询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老子谈心理健康
拒 绝 的 艺 术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哲理小故事
教师“健心”四要素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热点心理咨询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心理缺陷是什么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推荐心理咨询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心理门诊(上)
相关心理咨询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