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47)
  •       2008-06-20 21:16:28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教导自闭症儿童口语及动作技能、教导成年精神病患重返社会所需的社会技能、教导毒瘾患者,以及酗酒者学习人际关系技能。
      示范法也用来教导谘商员临床情境中的谘商技能。很显然,接受训练的谘商员可以透过示范法及其他角色扮演、回馈,以及增强等行为方法,而增进对当事人的同理心反应。
      示范法是其他疗法的一部份,特别是利用角色扮演来演练新行为时,几乎少不了示范。不过班都拉所叙述的示范法并不常用在临床上。而根据佩律和福川(1986)的文献回顾,发现近年来逐渐趋向套装的治疗方案,而示范法常是其中的一部份,作为塑造行为的技术。
      行为治疗法果断训练
      果断训练是行为治疗法中相当常见的社会技能训练之一。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中,必须精热重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儿童需要学习如何交朋友;青少年需要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成人必须学习如何有效地与配偶、同侪,以及上司相处。缺乏社会技能的人,时常经验到在家庭、工作、学校,以及休闲时会有人际交往的困难。行为治疗法教导这些个体成功地与人相处的方法。很多人很难适当地或正确地表现果断的行为。果断训练对以下所列的人是有益的:
      1、无法表现生气或愤怒的人。
      2、很难拒绝别人的人。
      3、过度有礼的人以及常让别人利用的人。
      4、难以表达情感及其他正面反应的人。
      5、自觉无权表达其想法、信念及感觉的人。
      果断训练的基本假定是:人有权利(但不是义务)表达他们的感觉、想法、信念及态度。果断训练的目标之一是扩充人的「储备行为库」,使他们能够在某一情境中「选择」表现出果断行为。另一目标是教导人们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感觉与权利,而做出相对应的反应。果断并非攻击别人,因此,真正果断的人不会执意坚持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他人的感觉。
      许多果断训练法是以认知一一行为治疗法的原理为基础,下一章中将加以介绍。大部份的果断训练计划把重点放在当事人负面的自我陈述、自我挫败的信念,以及错误的想法。人们的表现常常不够果断,因为认为自己没有权利去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权利要求自己想要或应得的一分,因而导致被动的行为。有效的果断训练不仅提供技巧和技术去处理困难情境而已,而且还向人们缺乏果断的信念挑战,教导人们做建设性的自我陈述,并且能接受果断行为的新信念??
      虽然果断训练不是万能药,却能帮助大部份有社交困难的人拥有选择的能力。虽然谘商员可依自己的风格来采取果断训练法,但是将行为演练及持续的评鉴列为基本工作,则颇为重要。根据阿尔柏第和艾曼斯(Alberti& Emmons)的研究(1990a)指出,在小团体中实施果断训练有许多优点,例如,成员可把团体当成实验室,练习解决共通的问题及达成共同的目标;同时团体也能提供必要的指引及支持的力量,让成员更勇於尝试新行为;团体也可以在人际问题方面提供多角度的看法与回馈。此外,由於果断训练大多用於处理社交情境的焦虑问题,所以团体恰可提供实际机会,让成员在安全而具结构性的环境中面对自己的困难,并加以挑战。在学习新技能时,团体也有提供社会性强化的优点。阿尔柏第和艾曼斯并提到,并非任何人都适合加入自我果断训练团体,所以建议在进入前,最好先行个别评估;他们更进一步建议,在当事人进入团体之前,最好先做某种辅导,就是先建立互相信任的态度与气氛,如此才能有建设性的结果。如果对於果断训练及如何订定训练计划有兴趣的话,建议叁考阿尔柏第及艾曼斯的《你的完美权利:果断行为指弓I》(Your Perfect Right :A Guide to Assertive Behavior)一书。
      行为治疗法自我管理方案与自我引导行为
      一种渐增的趋势是,整合认知方法及行为方法以协助当事人处理问题(Kanfer& Goldstein, 1986)。将心理学知识普及化是另一种相关趋势,这意味着心理学者应与人们分享心理学知识,使「顾客」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并能过着自我引导的生活,而不需仰赖专家去处理他们的问题。持着这些论点的心理学家,他们主要关切是否能教会人们有效管理自己生活所需的技能。
      自我管理在谘商与治疗领域里是一种新现象,从一九七○年代开始才出现应用在临床上。自我管理策略包括:自我监控,自我酬赏,自我订约,以及刺激控制等,不过不仅限於这些。而且自我管理策略已应用在许多不同的族群与不同的问题上,例如,焦虑、沮丧,以及痛苦。
      自我管理的评鉴与干预之基本观念是:教导人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使用因应技能,便会产生改变。如果当事人能负起责任去执行这些策略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则治疗效果的维护与普及化就会提升。
      在自我管理计划里,人们自己决定想要控制或改变那些特定的行为。例如,控制抽烟、喝酒及吸毒等行为;学习读书及时间管理技能;以及处理过度肥胖和饮食过量等问题。人们常发现自己不能达到这些目标的主要理由是缺乏某些技能。在此等领域里,自我引导可做为改变及改变计划的指引。
      柯米尔二氏(l991, p.519)指出有效的自我管理计划有五项特质:
      1、采取混合策略,通常比采取单一策略有效。
      2、必须持续地应用策略。如果在设定期间内不能规律地执行,则效果将大打折扣,而无法产生明显的改变。
      3、必须订立实际的目标,并评估达成的程度。
      4、自我强化是自我管理计划中的重要部份。
      5、要保持得来的改变,需要环境的支持。
      瓦特森和萨坡(Watson& Tharp)提出一个自我引导改变的模式。下述模式的各阶段是从瓦森和萨坡(1993)、柯米尔二氏(l991)、肯佛和盖利克(Kanfer& Gaelick, 1986)、柯斯丁(Kazdin, l994)等人的着作摘要出来的:
      ·选择目标?开始先明确指出想作何改变。一次应只建立一个目标,而该目标应该是能测量、能达成、正面的,以及对当事人是有意义的。最后一项要求极为重要,因为如果是根据别人决定的目标来发展自我改变计划,那麽这个计划将很可能失败。
      ·将目标转成标的行为?其次是将选定的目标转成标的行为。为达此效果应考虑下列问题:我想增加或减少那些行为?那些一连串的行动可达成目标?
      ·自我监控?改变的第一步是自我监控,即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Kanfer, 1994);这样才会提高自我察觉,去注意具体及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仅着重在历史事件或经验的感觉。行为日记(behavioraldiary)是做这种观察最简单的方法。将发生的特殊行为记录下来,并对於相关的因果线索与结果加以评论。例如,如果你想改变饮食习惯的质与量,则行为日记就应记录:你吃了什麽,吃饭前或吃点心前发生的事及情境,用餐次数,所吃食物的类型等等。每天或每周结束,将记录转换成图表,以提供一个视觉上的指标,说明目标的方向。柯米尔二氏(l991)认为自我监控是界定问题与收集评量资料不可或缺的方法。但他们还强调,虽然自我监视对许多人而言是必要与有用的,但是除非和其他自我管理方法并用,例如,刺激控制、自我酬赏和自我惩罚,以及自我订约(见下文),否则是不够的。
      ·拟定改变计画?开始时,首先比较自订的行为标准和自我监测得来的资料,评估之后才设计行动计划,以产生真正的改变。这套计划应能协助我们逐渐地以理想的行为取代不想要的行为。这些计划的内容会涉及自我强化及签订行动契约。
      「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是自我改变计划中的重要部份;自我酬赏(例如,允许自己叁加愉快的活动)是很有用的增强物,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标的行为出现后立即提供。运用强化作用来改变行为是现代行为治疗法的础石。不过,宜慎选适当的增强物,也就是要选择能满足对方动机的增强物才会有效。瓦特森和萨披并建议:自我强化的目的在於产生足够成功的标的行为,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然地特续。换句话说,自我强化只是暂时性的策略,目的是要使新行为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自我订约」(Self-contracting)是计划的另一部份。自我订约的策略是,事前先确认计划的成功或失败将产生那些外在与内在的结果。这个方法可帮助当事人承诺执行其行动计划。
      「计划评鉴」(Evaluating the P1an for Change)指评鉴目标达成的程度。在拟定行动计划之后,如果当事人学到以其他的方式可达成其目标时,就需要调整与修改计划,所以评鉴的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不是一次就了事。瓦特森和萨坡(l993, p-258)曾指出:虽然完美的行动计划并不存在,不过成功的计划有以下特徵:
      ·订出规则说明在各种不同情境中应使用何种技术去改变何种行为。
      ·拟定明确的目标与子目标。
      ·备有回馈系统,去评估进步的情形,这大部份来自自我观察。
      ·比较目标及子目标与回馈之间的差异,以评估进步的情形。
      ·在条件改变时,能调整计划。
      鼓励当事人使用自我管理方案的谘商员,应注意所拟的计划是否具有上述特徵。这种计划的价值性在於让当事人学习为自我的行为负责。
      行为治疗法多模式治疗法
      多模式治疗法是拉札陆斯(1971, 1986, 1987b, l989, l992a, 1992b,l995)发展的一种包罗广泛的、有系统的、整体观取向的行为矫正法。它是开放的系统,采取「技术折衷主义」,即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并修正既有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是以打散弹枪的方式来使用的。多模式治疗者常问以下的问题:「谁或什麽对这个人会是最好的?」因此,他们非常小心避免将当事人放在早已决定好的治疗方式中,相反的,他们致力於做正确的判断:当事人在何种特殊环境下,采何种治疗关系和治疗策略能得到最好的疗效?多模式治疗法假设因当事人受困境於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最好使用多种策略来导致改变。多模式治疗者会不断地调整方法,使能有效地达成治疗目标(Lazarus, 1995)。
      拉札陆斯(1989)所列出的大部份技术,都是标准的行为治疗法。他的多模式架构,可为行为学派治疗者提供一个范例,说明如何整合古典制约取向、操作制约取向,以及认知取向的方法。
      BASIC?ID
      拉札陆斯的多模式理论之前提是:人类的复杂人格可区分为七个主要的功能领域(Lazarus, l989, l992a, 1992b, 1995):
      1、B=行为。
      2、A=情感反应。
      3、S=感官知觉。
      4、I=心像。
      5、C=认知。
      6、I=人际关系。
      7、D=药物、生物功能、营养以及运动。
      虽然各个要素之间有交互作用,但是可视为具有各自的功能。
      多模式治疗者认为,完整的评鉴及治疗计划,必须说明 BASIC?ID当中每一个要素的功能运作。因此,BASIC?ID是一个认知图,确保人格的每一面都受到明显与系统化的注意处理。全面性的治疗包括:矫正非理性的信念、偏差行为、不愉快的感觉、困境的形象、压力关系、负面的感官知觉、和可能的生化失冲。长期性的改变被认为是各种策略与战术并用的结果。
      拉札陆斯(1992a, 1992b)列出多重模式治疗法本质上所秉持的五项原理如下:其一,人们的行为与人际互动行为都脱离不了BASIC?ID这七个要素的领域;其二,这七个要素彼此相关,必须视为一个互动的系统;其三,有系统地评鉴这七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形,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其四,完整的治疗法涉及须矫正这七个要素中的特定问题;其五,心理困扰是诸如,感觉的冲突、认知的误导、缺乏人际技巧、外在存在着压力源,以及存在方面的顾虑等因素下的产物。
      多模式治疗法以广泛评鉴人类功能的七要素开始。首先询问当事人有关BASIC?ID的问题。以下是拉札陆斯(l989, 1992a, 1992b; 1995)的评鉴过程:
      ·行为?这个要素主要指外显的行为,包括: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习惯、反应等。治疗者会问下列问题:「你想改变什麽?你有多主动?你是行动派至何种程度?你愿意开始做些什麽?你想停止做什麽?你有那些优点?是那些特定行为使你不能得到你想要的?」
      ·特质?这个要素指情绪、心情与强烈的感觉。可能询问的问题是:你有多情绪化?你最常经验的情绪是什麽?什麽会使你笑?什麽会使你哭泣?什麽会使你悲伤、生气、喜悦与惊吓?对你来说,那些情绪会造成你的困境?
      ·感官知觉?这个要素包括:五种基本知觉: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治疗者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360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及心理疾病心理治疗师联系方式


网上网络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老子谈心理健康
  • 拒 绝 的 艺 术
  • 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
  • 中国人:看心理医生不是...
  • 哲理小故事
  • 教师“健心”四要素
  • 自我心理调节之心理目标...
  • 热点心理咨询
  • 五句话足以改变人生
  • 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判断你心理是否成熟的1...
  • 心理缺陷是什么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他为什么总在想像和母亲...
  •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 如何正确倾倒自己的心理...
  • 害怕看心理医生非常犹豫
  • 快乐心情在生活中这样打捞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溺爱导致的懦弱心理咨询...
  •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 超过半数心理咨询者“半...
  • 婚姻婚外恋亲子关系职业...
  • 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心理...
  • 完善个性 克服嫉妒——...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 走近心理咨询,提高生命...
  • 专业心理咨询的“话疗”...
  • 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报告

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0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