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怕人家觉得自己笨。
12.退化。自控能力减弱,上课多动不安,或在书本上手枪大炮猫狗男女
地胡写乱画,不注意听讲。当然,这和学习掉队听不懂也有很大关系。
13.逆反。极易与老师情绪对立,拒听劝导,你讲东他偏说西。
14.敌意。焦燥易怒,东揭西戴,损坏公物,打人骂人,扰乱课堂,希望
大家跟他一样学不好。
15.补偿。学习不行就想通过油嘴滑舌、高谈阔论、顶撞老师、打架闹事、
称王称霸、谈恋爱和奇装异服等来显示自己。
16.放弃。丧失学习信心,极度消沉,自暴自弃。
对这些同学,一是要将教学的台阶降到他们能跨上的高度,多创造条件
让他们发扬其他方面的长处,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促使在成功
的体验中获得自信与自尊;
二是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不在他们面前显得傲气,同学之间互尊互助。教
师尊重差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可信赖的朋友;
三要注意心理咨询,耐心疏导他们,切忌将心理问题跟思想品德和学习
态度简单划等号以及采取粗暴批评和强制压服的方法。
----------------------- 页面 54-----------------------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心理障碍
在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必须研究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人际
关系分化及整合中值得注意的种种现象。
一、社会认知偏差
由于所处的班级微社会背景的差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性格、需要
等因素的不同,他对于班级群体的社会心理状态、共同需要、行为乃至群体
对他的企求等作出推测和判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偏差:
1.对自身:学生们对自身的特长、吸引力、 “权力”及由此形成的在集
体中的实际地位的知觉往往与客观的情况差距大。有些学生感到大家似乎都
很爱戴他,而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还有一些的自我评价却总是过低,他
们就常因 “似乎同学们对我不友好”而委曲伤心。由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对于
他基本行为和生活态度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因而必须通过调整人际关系这一
途径认真加以引导。
2.对角色:学生在班集体中并不只是充当一种角色,当他扮演某一角色
时,他对这一角色的相应的社会典型行为的标准 (即权利和义务的总和)的
理解也会出现偏差。于是他所介入的人际关系也会直接受到影响。如果班主
任注意指导学生逐步把角色行为模式和相应品质与他自身的个性品质有机结
合起来,以成功地充任这一角色,获得好评,这种偏差就会缩小,人际关系
就可趋于协调。
3.对他人:学生在班级中感知他人时也会出现较大偏差,其原因有诸如
心境效应、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定型作用、线索偏差等等。此外,缺乏经
验也是重要的一条。这时,人际关系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