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在家庭中尽自己的义务。
2、尊敬老师。老师是 “解惑、传道、授业”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品德上的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老师的工作辛苦,
责任重大,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尤其是广大学生的尊敬。要从心底里尊重
老师,热爱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虚心向老师请教;尊重老师的劳
动;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对老师要有礼貌。
3、尊敬长者。一切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长辈、老年人都应受到青少年
的尊重。听从长者的教诲、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礼节。如长者来家,
要热情打招呼,起立让座等。在公共场所,见到长者要让道:让座或帮助行
动不便的老年人。
三、说话文明: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语
言文明常常反映心灵的美化,情操的高尚。语言粗野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要教育中小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做到 “和气、文雅、谦逊”。
四、举止有礼:行为举止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外部表现。首先表现在外
部动作姿态上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在待人接物上有修养有礼貌。平时衣
着也要注意,因为这存在一个礼节问题。
班级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基本形式
班级集体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既受成人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又具有儿
童的年龄特征。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表现为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自发的非
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以行为成分为主要的调节机
制,而自发的非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则是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器。
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人缘好的学生。与人关系好,受欢迎,有一定威信,热情为大
家服务。学生所以受欢迎、有威信,取决于下列条件:善于交往,对人热情;
拥有较多的知识技能,并乐于助人;仪表端庄,和蔼可亲,给人以好感。
第二,受排斥的学生。受人的选择少,排斥多,与多数人关系不好。
第三,被孤立的学生。既未受到选择,也未受到排斥,在班上默默无
闻。无足轻重学生被孤立或受排斥的主要原因是:学习马虎,不关心集体,
不注意自己的仪表态度;对交往不感兴趣,不愿意和同学交朋友,不主动与
人来往;不善于和同学相处,在共同的活动中往往不能适应。
竞争与合作是班级集体成员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对集体的心理气氛和
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班级集体或个人的实际进步起着直接
的推动或抑制作用。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这种动机是在自
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而激发产生的。它对激励学生努力完成
学习任务,保持紧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但竞争超过适当的限
度,可能会引起学生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竞争还会使集体气
氛紧张,同学彼此视为竞争对手,扭曲集体的人际关系,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