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按交往的深浅可划分
为:表面接触阶段——人际关系建立的初期,交往较多的是角色性的接触而
非情感上的融合:伙伴互惠阶段——人际关系建立的中期,以共同活动为中
介,彼此成伙伴互相帮助而融洽相处,从而结成互惠关系;友谊阶段——人
----------------------- 页面 21-----------------------
际关系建立的后期,以思想上激励、学习工作上关怀为基础建立的一种最可
珍贵的形式。
据一些实验班调查,班级人际关系大致在新组班过半月之后,就开始分
化。从人际关系的结构看,分别有星状结构 (有核心人物);环状结构(无
核心人物);全通道式结构;链式结构 (仅一一相联)等。由于在人际关系
系统中各人的抱负水平不同,实现群体期望的情况不一,对社会管理的贡献
不同,以及个性特点迥异,各人就会有大不一样的社会地位,分别扮演着明
星、人缘儿、孤星、嫌弃儿等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掌握班级人际关系形成、
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并设法改善那些社会地位不高、处境不佳学生的现状,
使之抬起头来走路。
4.小组的人际关系
小组是班级的基础单位,是青少年建立人际关系的主要依托点。小组人
际关系发展的共同趋势:一是趋向多样化。有行政小组、团队小组、学习互
助小组、劳动小组、体育锻炼小组、课余兴趣小组等等。学生同时是多个小
组的成员,个人的交际范围就广泛,他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就多样,深
入到社会关系的方面也就深刻,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丰富。二是趋于微
型化。一个小组的人数,不再像过去那样搞成十几、二十人,而是3~7人为
宜。微型化利于增加学生间的交往频率和密切帮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发表
自己见解的机会也会增多,有助于改善个体在小组群体中的社会地位。三是
小组长尽量不兼职,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在一个小组里担任正副小组长等职,
从而有众多的学生体会管理别人和受别人管理的不同感受,让他们学到在不
同的地位上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总之,多样化,微型化的小组,促使学
生现实地置于不同的关系系统之中;而角色的变换;又使学生处于不同地位
与人交往,从而丰富了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容,使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形
成较全面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5.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
据实验班了解,一个班总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非正式小群体。它们与班级、
小组等正式群体相比,人际关系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自发性:在特定的环
境条件下,出于个人的某种精神需要或物质需要的满足,自愿结成小群体;
二是相似性:它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然组合而成;
三是相容性:成员彼此以感情为重,心理相容,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四是一
致性:它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群体压力和不成文的规范,对成员的思想言
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五是畅通性:成员间信息传递灵敏,彼此之间思想交流
畅通;六是权威性:其核心人物有权威,对其他成员的心理吸引和心理影响
力很大。
非正式小群体,按其与班级的组织目标一致性程度区分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