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因名利而忘怀真诚友谊的精神,使后人非常感动。
(4)还必须不因处境和地位的变化而忘怀旧情。
班集体对学生人际关系和行为的形成和培养
班集体组织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是获得信息的
非常重要的特殊渠道,通过它青年学生可以认识许多必要的事情,和由于某
些原因成年人并不告诉他们的事情。
班集体组织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形式。学生
通过各种协同活动,形成了社会相互作用的必要技能,服从集体纪律的能力,
以及维护自己的权利,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的能力。在同龄人组
成的集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则上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站在应
该站的地位,并能维持这种地位。如果没有这种同龄人的集体,学生便不可
能培养成年人所必需的交际品质。集体里的相互关系具有竞赛性。这是与父
母的关系中所没有的,而这种竞赛性也是很宝贵的生活经历。曾经有人说,
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还要好的教育者,因为他们没有怜悯之心。
有组织的班集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规范、共同的准则等特征。
还有集体的共同活动和相处和睦,关系融洽的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交往。一个
良好的班集体是每个集体成员精神生活、精神面貌的综合表现,绝不是集体
成员个人情绪,情感特征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凑,而是升华为相对个体而独
立的一种教育力量。有组织的班集体一经形成,它就创设了一种环境条件,
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气氛,对集体每个成员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用。
集体成员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行为标准,即 “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
有很大的制约性,任何学生想突破集体的规范行动,将是十分困难的。这种
规范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而舆论对人的精神和行为具有巨大的制约力量,
并给每个成员的心理发展留下深刻的烙印。故 “行为规范”的影响力,对于
学生来说,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它对集体和个人究竟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
影响,这将由规范的性质决定。
在班级集体现实的交往过程中,班级的人际关系会发生分化,集体成员
中 “有明显地位的人”、“被抛弃的人”或“被孤立的人”之间地位上的差
异悬殊。 “被抛弃”、“被孤立”的学生,其心灵将受到伤害,这往往是引
起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问题行为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为问题;一是
性格问题。行为问题是由那些反对别人管束,粗暴地扰乱别人的行为或是难
以自我控制,以致行动不适合集体规范和纪律要求的行为所组成的。这是一
种敌对性和攻击性的行为,对班级集体有较大的干扰性和破坏性。性格问题
----------------------- 页面 36-----------------------
常常表现出那种称之为 “退缩行为”的形式,感到焦虑,害怕他人,对自己
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的那些处境表示回避。行为问题较能引起教师注意,但
性格问题多半保持在隐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