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生。
其四,不良的交往加重了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困难。对青少年
违法犯罪现象,学校、家庭、社会采取了许多良好的防治措施,但是,这些
措施常常受到不良交往的干扰。比如许多青少年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曾经
是家里的好孩子、学校中的三好学生,但由于不良的交往,经不起坏朋友的
引诱,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而一些犯过罪错的青少年,经过公安部门的帮
助教育,有悔改表现,想重新做人,但由于摆脱不了坏朋友的引诱、威胁,
从而重蹈覆辙,成为惯犯。可见,不良交往是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
一个重要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能把不良交往同违法犯罪等同起来,但对于青少
年来说,由于不良交往而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的确很多,这一点必须引起家
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多采取措施来防治青少年的不良交往。
一、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造成青少年不良交往的重要条件之一。青少年
----------------------- 页面 47-----------------------
既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交往就不能不受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从我国目前
的社会环境来看,还的确存在很多交往上的消极因素。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
原因是待业现象的存在。青年待业,使其精神苦闷,强化了他们进行社会交
往的意念,充裕的时间又为他们的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他们易受坏人的拉
拢腐蚀,从而形成不良的交往。由于不良的交往这一社会现象具有长期性和
复杂性的特点,由于社会消极环境因素的存在,使青少年的不良交往类似割
青草,很难根除。可见社会消极因素对青少年不良交往的影响绝不能低估。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不良交往也有特殊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
基本细胞,也是青少年开始交往的起点,家长则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事实
证明,青少年的不良交往同家庭教育的不当分不开。
(1)有些家长不重视子女的交往活动,对自己的孩子参加不良交往听之
任之,致使青少年滑进不可救药的漩涡。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交往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严加约束,但往往方法
不当,简单粗暴,采取棍棒教育方式,以为不打不成器,致使学生无法忍受,
逃离家庭,浪迹社会,到 “哥儿们”当中寻求温暖。这一现象也十分普遍。
(3)有些家长和孩子的观念差异大,思想不能沟通,甚至对立,孩子为
摆脱困境而混迹于社会。处于这种情况下的青少年空虚幼稚,在十分复杂的
社会环境中极易受人之骗或与一些有劣迹的青少年交往,走上邪路而不能自
拔。
(4)有些家庭缺乏家庭温暖,从而促使孩子在不良交往中获得感情上的
“满足”。
(5)有些家庭本身的不良的交往影响着孩子的交往。俗话说:“上梁不
正下梁歪”,家长的不良交往无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从仿效成年人的
不良交往开始,青少年会很快地形成自己的不良交往。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