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比较幼稚,有时因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不可开交,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严重的心理挫折,出现了心理失衡。
3.对家庭教育的逆反。中学生自以为自己长大,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个小孩子,一切都想独立但又不善于独立。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和孩子难免产生一些矛盾。
4.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生活优越,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
中学生遭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时,要立足于分析他们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与疏导、排解。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注意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这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
不要怕挫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为此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讲演会、讨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同时,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条件许可,还要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诸如组织他们登山、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他们的性格。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精神,在学习上出现挫折时不气馁、刻苦攻关,勇攀高峰。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逐步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保护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气氛中健康成长。在学校班级里,许多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以被贴上“坏”的标志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教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又缺乏正确的引导,继而导致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顶撞乃至侮骂教师,与同学打架等等恶劣行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主要是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造成事与愿违的现象极多,因此,教育者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探讨,增强学生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协调能力,了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克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等等。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更正常学习和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健康成长。
3.帮助学生排解因自我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方法,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注意维护他们心理健康。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宣泄,向信赖的人倾诉,取得帮助;或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学生心理上的平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ldq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