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辅导 >>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2)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身材瘦弱,说话声音低弱,胆怯。父亲经营小百货商店,高中毕业,继母与父亲共同经营商店生意,中学毕业,父母由于经商经常早出晚归,家里由奶奶(继母的母亲)操持家务,另外有一个弟弟(小姨的孩子),全家五口人,属组合家庭,家庭经济收入一般忧郁,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做事认真努力,上课不爱发言,成绩优秀,整天不开心,即使特别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放学不愿意回家,回家之后进门就吃饭,如果回家早了,就锁在自己房间里看书,吃饭时再出来,感觉家里人都不喜欢她,他不管做什么事家里人都不高兴,在家感觉总是紧张压抑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挨说,不是说错话了就是做错事了,其实有时觉得做得很好,也还是挨说。所以放学就跟同学多玩一会,只有在学校跟老师聊天或跟同学在一起玩时,才有些轻松,觉得有一点高兴,一到家就高兴不起来了。觉得非常痛苦。

                                  从小身体瘦弱,爱生病,六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父亲再婚后带着她与女方的母亲、妹妹共同生活在一起,继母的母亲、妹妹经常指责她、骂她,后来,小姨结婚有了孩子,奶奶就更不喜欢他了,不但骂她还有时打她,总是说弟弟好她不好,后来,小姨离婚了,奶奶就更疼弟弟了,为了不让爸爸着急,自己尽可能的不说话,尽可能的不让奶奶生气,即使有时心理不高兴受了委屈,也不跟父母说,自己放在心里。父母因为经商,晚上回家较晚,交流很少,偶尔父母在家辅导作业或聊天时觉得挺高兴,母亲不象奶奶和小姨,对自己还可以,但从来没有叫过继母。

                                  自卑、压抑、忧郁是关键的心理问题,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她自卑、压抑、忧郁的性格。她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时代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离异对她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母双双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失去,所以做事努力,尽可能让别人高兴,害怕做错、说错,但由于大人的经常指责,使得胆怯,忧郁,害怕,没有家庭幸福感,感受不到亲人的爱,对自己失去信心,感觉孤独,缺乏童年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由此形成怯懦、自卑、畏缩、抑郁等人格特征。属自我成长问题而导致的情绪困扰。

     

    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策略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每个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学生发展的内涵应怎么定位呢?这一直是十几年来素质教育探索的问题。随着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的改革,仅仅把学生的发展定位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新的人才观认为发展还应当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伦理的、文化的许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可以速成,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经验的积极,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是难于速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教会他们审美,教会他们创造,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同时,还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最后一点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实施素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全国中小学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段,随着生理上的巨变,他们的心理也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这一时期,初中生的心理经常出现矛盾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化与理智感的矛盾、闭锁心理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性需求与规范约束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冲突使得初中生容易产生心理及行为偏差。

                    一、自我概念失当引起的自卑。

                    1、案例(小A,女,初二学生)及分析。

                   

                家在农村,是寄读生,父母做小生意,常为钱的问题吵架。有个哥哥读高中,初一时为了保证哥哥的学费家里考虑让他退学,最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她才得以继续上学。长相平常,不出众,忧郁、敏感。初二上学期,一位同班的男生(长得帅)比较关心她,经常和她探讨学习、作业,放学时两人一起回家。这让缺少家庭温暖的小A初次感受到了来自异性的关心和爱护,她真切地渴望能得到这份爱。可是,同班女孩子经常在她面前夸那男生长得帅气。于是,她开始失去自信,经常照镜子。看着镜子里那个脸色黄黄、鼻梁塌塌、眼晴也不大的女孩就灰心丧气,原来和那位男生在一起时的快乐也消失了,只感觉周围有无数双眼晴在看着他们,议论他们:“快看,这么难看的女孩。”“两个人的外表怎么相差这么远?”小A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我为什么长得这么丑,这么笨?”的想法像一块块砖头堵在胸口,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从此失去了往日的笑声,主动退出和男孩的交往,可是,她却从此变得更加孤僻,在班级里几年没有朋友,同学叫她到家里玩或一起上街,她都不敢去,因为她觉得同学家庭条件比她好,很有钱。她不敢面对男生,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总是低着头,匆匆从别人旁边走过。小A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困惑,总觉得自己很渺小,与同学在一起,感到很痛苦,但是不与同学在一起,又觉得很孤独。她对于生活的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去适应,而是躲在一角悲叹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她觉得自己的家境太差,长相平常,于是认定周围的人都嫌弃她、鄙视她。青春期的情感萌动,一方面使她体味到了从家庭不可能得到的温暖和爱护、甜蜜和快乐,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外貌和体形的严重不满,从而产生极度自卑,对自身优点视而不见,全面否定了个人的综合美丽,这是一个自我形象定位偏低的孩子。

                    2、辅导策略。

                1)同感。即感同身受,即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有如亲历般的了解,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同感受自己的一样。

                “你现在真的活得很累,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到很不好受的。”在谈话过程中,老师用温柔而关爱的语气,体现出亲切感,让小A感到她和老师是平等的,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这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常规,也是许多人没有充分意识到的一个秘密武器,老师的同感,能够使小A确信自己也会有能力去克服当前的困难,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信心。

                    2)调整认知方向。

                   

                自我形象定位偏低的学生常常存在一个认知方式上的通病:总拿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强项作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是原来明明并非弱势的自身条件也从视野中消失了,余下的就只是令自己伤心叹息的“无能”与不幸,这是一种“消极定向注意”的认知特征。与同学比相貌,比家境的结果使小A陷入不能自拔的自卑境地,因此,有必要让小A改变比较的方式,重拾信心,这是辅导的关键。可以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来帮助小A意识到,主动与男生保诗距离并不代表自己一无是处,别人经济条件好,也并不意味着会因此而看不起你。老师和小A进行了如下对话:

                    “你说你和同学接触时总是惴惴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料到人家会拒绝我。”

                    “也就是说,交往还没有开始,你已经把结果想好了,是这样吗?”

                    “是的”。

                    “现在想想,事先的担心是否有点多余?”

                   

                这样的对话让小A能跳出圈子来看问题,促使小A认真反思制约自己退宿行为的非理性思维方式,这对小A的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还应该用讨论的方式努力启发小A认识到,拿自己的弱势去与别人的强项进行比较,只会令自己更加沮丧,应当改变比较的方式,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如自己待人比较诚恳,成绩不错等。

                    3)“优点轰炸”

                   

                在小A的认识有所改变后,可在心理活动课上把“优点轰炸”的对象锁定小A,有意识地让同学赞赏小A的优势方面,如:成绩好,让人羡慕;善解人意,让人愿意接近;说话声音好听等等。同学的称赞使小A重塑自我形象,找回久违了的自信。客观的条件没有变,而社会的自我和主观自我调整后,小A的自我概念得到了恰当的调整,以后她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独自去面对生活,独自去解决困难。

                    3、理论概括。

                   

                小A的问题主要是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引起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已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它是个性的核心,其发展水平既影响心理健康,又制约良好个性的最终形成。初中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冲突:有自我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物质、精神需要与实现可能性的矛盾;有社会期望与自我监控水平的矛盾。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妨碍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初中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表现有:①自我概念失当——高自我概念,低自我概念(小A)。高自我概念的学生盲目自负,自我期望超过现实可能性,因而时常处于心理不平衡之中;低自我概念者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时常自卑自怜、自暴自弃,妨碍了自己的正常发展,对心理健康也非常不利。②厌弃形体自我。③过度自我中心;④沉湎于幻想自我。⑤自我监控困难。具体辅导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n


  •  
    心理案例已做替换省略等修饰处理,并皆为匿名或化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6410.html
  • [1] [2] [3] [4] [5] [6] [7] [8]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为什么不幸的事情都降临...
  •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 中学生学习障碍心理咨询...
  • 心态健康需要从“心”开始
  • 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 学校心理辅导的真谛
  • 高中生成绩下降诱发的社...
  • 中小学生如何与同伴交往
  • 学校恐怖综合症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 热点心理咨询
  • 推荐心理咨询
  • 学生心理障碍与治疗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
  •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 相关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咨询方法
  • 社会和谐需要心理咨询塑...
  • 无专业兴趣的心理咨询
  • 学习吃力的留级退学的心...
  • 学习没劲的心理咨询案例
  • 想家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
  • 中学生心理意识发展心理...
  •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 拯救心灵心理咨询案例集
  • 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